关于品牌培育试点工作暨召开培训研讨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4:06:29   浏览:953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品牌培育试点工作暨召开培训研讨会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品牌培育试点工作暨召开培训研讨会的通知

工信科简函[2011]5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全国性工业协会、申请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及技术支持单位:
  
  为落实《关于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11]719号)的要求,组织好品牌培育试点工作,现将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及组织召开培训研讨会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对试点企业的要求
  
  为保证试点工作的质量效果,申请试点企业应在充分了解试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就推进试点工作做出以下承诺。
  
  (一)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直接关心和推动试点工作。
  
(二)在企业内部确定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统筹组织试点工作,并保证相关的资源需求。
  
  (三)按照试点工作的进度和内容要求,实施内部培训,建立并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开展对品牌培育能力的自我评价,接受对试点企业的外部评价。
  
  (四)在不危害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自愿分享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品牌培育的案例。
  
  二、试点工作的阶段性安排
  
  为保证品牌培育试点工作的整体进度,试点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培训阶段。自愿申请并经地方工信部门、行业协会推荐的工业企业均可参加。大中型企业应至少两名人员、小型企业应至少一名人员参加品牌培育试点培训活动。本阶段工作在2012年1月底前完成。
  
  第二阶段为策划阶段。申请试点企业在参加培训并充分了解试点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应就领导参与、组织保障、主要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接受试点评价以及参与交流分享等事项做出说明和承诺。工信部科技司将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计划》进行评价,并确定试点企业名单。本阶段工作在2012年2月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为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阶段。本阶段以企业正式发布品牌战略和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文件为标志。2012年5月底前完成。
  
  第四阶段为体系运行及评价阶段。企业保持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运行并按计划开展自我评价。对试点企业的评价安排在2012年8月-9月实施。
  
  三、试点工作的沟通和协调
  
  各有关地方工信部门、行业协会和申请试点企业,应确定一位同志为试点工作联络人,负责试点工作中有关信息的接收和传送。
  
  科技司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委托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承担试点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科技司开设专用邮箱与各有关单位联络人保持信息联系,并在“中国工业产品质量网”上设立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平台,承担通知发布、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等工作。
  
  四、试点工作的培训
  
  (一)培训活动的组织和内容
  
  对申请试点企业的公开培训活动由工信部科技司、地方工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培训内容应包括: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内容和要求、《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评价指南》、以及品牌管理和品牌培育成熟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培训研讨会
  
  科技司委托技术支持单位举办四期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培训研讨会。申请试点企业负责品牌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人员;地方工信部门、行业协会负责试点工作的同志可报名参加。
  
  为保证培训效果,每期培训研讨会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50人。有关单位就近选择班次报名参加。
  
  培训研讨会的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
  
  参会人员填写《培训研讨会参会人员反馈表》(附件2),传真到承办单位。
  
  如出现满额情况,由承办单位在“中国工业产品质量网”上发布参会人员名单,未能列入名单的代表可申请其他班次或参加后续培训活动。
  
  以上四期培训研讨会不收取培训费。代表的食宿可由承办单位统一安排,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三)后续的培训活动
  
  科技司将根据培训情况,组织后续培训活动,并支持地方工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培训。试点企业的内部培训活动,由企业自行安排,可联系技术支持单位给予指导。
  
  工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活动,在“中国工业产品质量网”上发布通知。
  
  五、几项具体工作
  
  (一)各有关单位接到本通知后,尽快落实联络员,并以单位名称作为邮件名称,向专用邮箱发送邮件,说明联络员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发送邮件的邮箱即作为联络用邮箱。
  
  (二)申请试点企业的《品牌培育试点工作计划》,于2012年2月15日前发送到专用邮箱。 

(三)尽快确定参加培训研讨会的人员并传真“培训研讨会反馈表”。
  
(四)2012年5月底前,将正式发布的品牌培育战略、方针、以及品牌培育管理手册等文件发送到专用邮箱。
  
  六、联系和沟通方式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联系人:何小龙
  电 话:010-68205246
  电子邮箱:hexiaolong@miit.gov.cn
  
  (二)中国工业产品质量网
  网址: http://www.quality.org.cn
  
  (三)专用邮箱
  邮箱: pinpai@miit.gov.cn

  附件1:培训研讨会的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5040/n11298238/n14306101.files/n14306530.doc

  附件2:培训研讨会参会人员反馈表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5040/n11298238/n14306101.files/n14306531.doc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05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监总厅字[2005]42号

关于印发《2005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管理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为做好200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修养、业务能力和执业水平,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管理企业和部分省(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2005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继续教育是提高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二、请各单位根据《继续教育大纲》的统一要求,抓紧制定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师资与课时,认真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结合行业、企业和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适当调整或补充继续教育内容,以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央管理企业的继续教育工作应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的需要,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共同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三、《继续教育大纲》可从总局网站(www.chinasafety.gov.cn)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网站(www.chinasafety.ac.cn)下载。

  各地在此项工作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培训司联系。联系电话:010-64463146。

  二OO五年六月十日

《2005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
2005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
一、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内容:《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关职业道德的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行为准则等。
(二)要求:掌握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的有关规定;了解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熟悉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准则和执业守则;了解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相关法律法规
(一)内容:《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以及各省(区、市)最新制定的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等。
(二)要求: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对企业法律责任的规定。熟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主要内容,了解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有关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规定。
三、现代安全管理
(一)内容:国内外安全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事故发生的机理及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工程,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要求:了解安全管理学知识和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现代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特点,安全科学理论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各种事故致因理论的原理,系统科学作为一般方法论对安全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内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的运行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系建立方法与步骤,体系策划与试运行,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审核方式和方法,体系认证实施程序。
(二)要求: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标准,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联系,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区别;体系认证审核策划和准备内容,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程序等。
五、应急救援预案
(一)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框架设计及体系的构成,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编制过程及方法,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演练方法,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情景设计与演习目标选择,演练结果的评价。
(二)要求:了解重大事故应急的特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现状、差距与问题;掌握应急预案的分级、分类及核心要素,应急预案组织结构和支持保障系统的内容,应急预案编制过程的危险分析和应急评估;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效果评审方法及实施过程。
六、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与管理
(一)内容: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简介,国内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概况,《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二)要求:了解国内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熟悉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掌握《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程序和内容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七、高危行业安全管理技术
(一)内容:
1.矿山:煤矿瓦斯、煤尘、火灾、水患、冒顶等危害的防治措施;非煤矿山开采的安全技术,尾矿库的安全管理;矿山机械设备的安全;
2.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相关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
3.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规、部门规章及技术标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典型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4.烟花爆竹:烟花爆竹工厂安全规划,生产各工序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事故预防及控制方法;
5.民用爆破器材:火药、炸药及其制品生产工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安全技术,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规划设计和建设安全技术,火药、炸药、火工品、引信、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安全管理。
(二)要求:
1.矿山:掌握煤矿瓦斯的防治方法、矿尘危害预防措施、矿井火灾预防措施和矿井水害防治。掌握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危害的预防措施、尾矿库安全技术措施、矿山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
2.建筑施工:了解所在行业与地方当前建筑业总体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建筑事故类型和预防措施;
3.危险化学品:掌握危险化学品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和地方性法规的要求,了解近两年来国内发生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熟悉企业危险化学品预案的构成和编制方法,掌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
4.烟花爆竹:掌握烟花爆竹工厂的安全规划、设计和建设安全要求,生产各环节事故预防措施,废药处理和销毁方法;
5.民用爆破器材:掌握民用爆破器材工厂安全规划,爆破器材生产安全管理。
八、其他行业安全管理技术
(一)内容:各行业、企业及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各自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适当调整和补充继续教育的内容,以体现行业、企业及地区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开展有关铁路、民航、道路、海上、渔港、内河、石化、电力、机械、建材、造船、冶金、轻纺、军工、商贸等行业的安全知识教育。
(二)要求:了解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技术;了解国内相关专业安全技术现状和最新国际相关专业技术;掌握所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附表:课时安排(总课时不少于40学时)
内 容 参考学时
一、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4学时
二、最新法律法规 6学时
三、现代安全管理 4学时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学时
五、应急救援预案 6学时
六、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与管理 4学时
七、高危行业安全管理技术 6学时
八、其他行业安全管理技术 6学时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鞍政办发〔2006〕6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制定的《鞍山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五日


鞍山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鞍山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不断提高中心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共鞍山市委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行政服务体系的意见》(鞍委发〔2005〕19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进入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不包括中介和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由派驻单位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对派驻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关职务晋升问题的暂行规定》(鞍人字〔2001〕第29号),从本单位国家公务员(或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在职工作人员)中选派。窗口首席代表由派驻单位在本单位派出的窗口工作人员中指定。

第三条 中心对各单位选派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内容包括:工作人员身份、行政执法资质、审批业务知识掌握程度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经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中心工作。

第四条 窗口工作人员须经过1个月试用。对试用期满且能够胜任中心窗口工作的,经中心批准后,正式进入中心工作;不胜任者,由派驻单位重新推荐人选。 

第五条 中心负责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审批规章制度培训和年度考核;派驻单位负责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并组织相关业务培训。 

第六条 窗口工作人员因故请假需他人临时顶岗的,必须经中心同意,由派驻单位负责安排顶岗人员。 

第七条 窗口工作人员自正式进入中心工作之日起,至少定岗工作2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调换: 

(一)因无法胜任审批工作或违反中心管理制度,被中心提出调换要求的;

(二)因健康原因无法继续在中心工作的;

(三)被派驻单位提拔使用或另行安排工作的;

(四)调离派驻单位的;

(五)有其它特殊规定的。

第八条 窗口工作人员的调换必须报中心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整。其办理程序为: 

(一)派驻单位应以书面形式(有本单位主管领导签字)提前一周向中心提出人员调换申请。

(二)经中心主任办公会认定同意调换的,由中心主任签发《人员调换通知单》,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派驻单位。

(三)调出的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到《人员调换通知单》后一周内办理调出中心手续。

对调换后新派驻的窗口工作人员,中心要依照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的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和试用。 

第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窗口工作人员可以退出中心: 

(一)本窗口所承担的全部审批事项被取消或转为部门正常工作的;

(二)本窗口被并入中心合署办公窗口的; 

(三)其它可导致窗口工作人员退出中心的情况。 

第十条 窗口工作人员退出中心必须经中心审核同意后方可退出。其办理程序为: 

(一)派驻单位应以书面形式(有本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将退出中心的理由、依据及相关情况提前一周报中心。 

(二)经中心主任办公会认定同意的,由中心主任签发《退出中心通知单》,并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派驻单位。

(三)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到《退出中心通知单》后一周内办理退出中心手续。

第十一条 市纪委、监察局驻中心公共行政监察室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及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

二○○六年七月三日